火热开启!未来社区B.L.O.C.K街区创新设计竞赛即日起正式报名
未来社区B.L.O.C.K街区
创新设计竞赛
正!式!公!告!
未来社区倡导“小街区、密路网”的社区空间形态,以及尺度适宜、功能丰富的活力交往空间。但当前建筑设计受商业开发中的规划指标、成本控制、产品同质化、开发高周转等因素影响,往往呈现为高度相同、朝向统一的南北向高层建筑,“兵营式布局”“立面千篇一律”成为常态,难以形成有吸引力的社区空间与活力业态。
本次竞赛旨在开拓思路、突破局限,以多朝向住宅、围合式街区、开放型社区设计为重点,研究探索未来社区生活方式和空间营造的创新方案。通过不同高度、体量建筑的组合,形成错落有致、尺度宜人的城市景观;通过可变空间设计,使得建筑室内外空间及功能业态灵活可调,在全寿命周期内具有更强的适应性;通过绿色、环保与现代科技的引入与创新,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设计方案需充分体现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价值追求,构建生活宜居、功能复合、活力多元的未来生活功能单元。
本次竞赛采取自由报名、公开竞赛方式,设专业组、公众组两个组别。
专业组
境内外具有相关设计能力的单位、团体及个人均可报名参加。报名主体除设计师外,还可包含与居住空间相关的投资、运营、创新业态等跨界专家。
公众组
公众组以体现创意为主,不设报名门槛,参赛者可以团体或个人名义进行申报。
设计内容
专业组
在未来社区“小街区、密路网”总体格局下,以围合式街区设计为重点,研究探索未来社区宜居空间创新设计方案。项目基地位于浙江省范围内,以5-10分钟步行生活圈为研究单元,街区内部划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推荐以单面边长为80~150m的Block作为基本邻里单元,并自行选择若干Block形成组合形态,设计深度为概念方案。
尺度不限,鼓励结合生活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户型、Block单元或Block单元组合等方面的创新,提交成果以体现创意为主,鼓励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
设计重点
生活空间设计方案
基于未来生活方式,结合相关场景落地需求,综合考虑道路、景观、日照、气候、地域文化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住宅朝向、建筑组合形态、沿街界面以及天际线设计方案。构建从家到公共空间的多层次空间序列。
室内生活空间
住宅套型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活方式变化及后疫情时代需求。例如,入口玄关处洁污分区,客厅和餐厅功能合一,增加运动、学习或办公空间;选择适应建筑工业化新需求、灵活可变的结构体系。
院落生活空间
院落空间应具有适宜的尺度,考虑空间节奏变化,布置居民交往活动空间,可体现邻里、服务、治理等场景功能,实现室内外良好互动。院落内人车分离,保障居民活动安全。不满足日照条件的部分可设置其它功能。
街道生活空间
街道空间应有张有弛、开合有度,街道的界面应具有连续性,考虑构建层次丰富、开放友好的沿街界面,可融入邻里、教育、健康、服务等场景设计,可引入各类活力业态。创新建筑立面模块化、多样化设计,体现沿街界面的空间秩序与变化。
针对多朝向住宅防晒、通风、健康防疫等需求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建筑设计充分考虑绿色、环保、数字化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建筑、装配式、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
结合设计方案,以保障生活舒适和安全为前提,针对现有日照时数、退界距离、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位配置等限制性要求,提出建设性的精细化管理建议。
关于社区居住、功能、环境、智慧互联等各类创新构想。
设计要求
1、竞赛设计聚焦于居住街区,可自拟特色主题;
2、设计方案须体现未来社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价值导向;
3、鼓励探索高容积率下的围合式居住街区;
4、地块功能可包括原居民回迁住宅、人才公寓、SOHO及各类多元业态,鼓励用地混合与功能复合;
5、鼓励采用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形式,营造丰富的组团内空间;
6、充分考虑院落空间嵌入的场景内容,室内外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转换;
7、鼓励探索多元化的立体绿化形式;
8、充分考虑建造的经济性、落地性;
9、空间设计应从人的行为方式研究入手,将生活动线与空间布局有机融合,结合现代科技,创造新老融合的社交体验。
专业组
1、2张A0(1189mm×841mm)竖版电子版(.jpg或.pdf格式),精度300dpi,每张50M以下。包括所有文字、说明、图表、图纸、可视化表达方式以及其他信息。
2、可导入省未来社区CIM平台的空间模型(Skp、Max、Rvt、Pln、Ifc等格式);
3、包含作品全部信息的A3文本,主要内容包括:
(1) 概念设计说明。包括对作品的描述,设计者对街区特色主题及空间构成和生活场景的理解,如何响应各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并促进邻里和谐,如何处理开放式街区和封闭管理单元的关系等。
(2) 总平面图。Block组合形态的总平面图(含经济技术指标)。
(3) 单体平面图。街区建筑主要楼层组合平面图和户型图(标明各户型套内使用面积、套型建筑面积及使用面积系数),户型内各功能空间模块的组合关系,套型比例自定。
(4) 透视效果图、鸟瞰图、立面图、剖面图(体现公共空间与各楼层的空间关系)。
(5) 各类分析图,包括建筑高度、容积率以及空间关系,街区尺度,邻里交往空间,复合功能选择及落位;标志性节点;天际线;组团空间组织及交通流线;建筑立面模块化设计及多样化设计;地下空间等。
(6) 相关设计创意表达图示。
(7) 对主要应用技术的必要说明及设计详图、图示、图表等,包括针对多朝向住宅防晒、通风、健康防疫等方面的技术解决方案,鼓励应用绿色建筑、绿色建造、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
(8) 结合设计方案,以保障生活舒适和安全为前提,针对现有日照时数、退界距离、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位配置等限制性要求,提出建设性的精细化管理建议。
4、若提交多媒体视频,时长控制在5分钟之内。
公众组
1张A0(1189m×841mm)竖版电子版(.jpg或.pdf格式),精度300dpi,每张50M以下。包括作品概念、核心创意、优势亮点等文字说明,表达创意和设计理念的图表、图纸、可视化表达方式等,鼓励灵活多样的展示形式。
方案海选
由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初步评选,分别形成专业组、公众组入围名单。
网络投票
线上公布初选名单,针对专业组、公众组的入围参赛作品,分别开展网络投票。
专家评审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入围的专业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结果公布
根据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结果,确定专业组、公众组最终获奖名单,并通过各有关媒体公布。
国内或国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具有创新思维的领军人物,具体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环境、信息科技、社会人文等领域。
专业组
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入围奖若干名。
最佳人气奖。对入围的参赛作品进行网络投票,得票最高前若干位获得最佳人气奖。
最佳创意奖。为鼓励创新,对概念方案具有创新性但未能获一、二、三等奖的参赛单位/个人,特设置最佳创意奖若干名。
获奖设计单位纳入试点第三方机构推荐名单,主创人员纳入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库,获奖作品将在未来社区CIM平台、智慧服务平台、相关媒体等公开展示,并有机会在未来社区试点中优先推广应用。
公众组
设置最受欢迎奖若干名,由网络投票确定。获奖作品将在 未来社区 CIM 平台、智慧服务平台、相关媒体等公开展示,并 有机会在未来社区试点中优先推广应用。
在线报名
在线报名通道将于6月22日20:30开放,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30日17:30。
报名方式:请参赛单位或个人登录未来社区PMS项目管理系统(网址:http://101.37.135.54:12000),在线填写报名相关信息、选择参赛组别并提交相关资料。报名成功后,将有确认短信发送至报名人手机,请保存短信中的报名序列号。
成果提交
参赛作品名称统一标注为“报名序列号+参赛作品案名”格式,成果中不得出现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的文字或图案。请参赛单位于7月24日17:30前登录PMS系统并上传参赛作品及相关材料。
主办单位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承办单位
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未来社区产业联盟
支持媒体
Archdaily、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有方空间、全球设计奖项研究所、搜建筑、ATU观筑、ikuku在库言库等设计媒体;
浙江卫视、浙江经视、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华网科技频道、搜狐网、新浪网地产频道、中国经济导报、中国网浙江频道、凤凰网浙江频道、浙江在线、浙江新闻网、浙江信息网等媒体。
咨询电话
方老师 86-18768115191
邹老师 86-15000635112
联系邮箱
fcdrcs@163.com
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本竞赛内容及相关原则;竞赛主办方对竞赛原则拥有最终解释权。
1、否决性条款
竞赛提交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办单位将不予受理或视为无效:
(1)设计成果逾期送达的;
(2)设计成果提交后,更改设计成果内容的;
(3)将设计任务转包或混合其他机构设计人员完成的设计成果的;
(4)设计成果非原创、已经发表过或半数以上评委认为与其它设计方案雷同的;
(5)电子图纸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的文字或图案;
(6)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半数以上评委认定,设计成果不符合任务要求、包括成果内容不全或未达到竞赛要求的设计深度要求的;
2、知识产权保密原则
(1)由主办单位提供的资料,其所有权(包括版权)等合法权益归主办单位。未经主办单位书面同意,设计机构(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或交由任何第三方使用,否则,设计机构(个人)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责任并赔偿主办单位因此遭受的所有损失。即使本项目履行完毕、被解除、终止,设计机构(个人)的保密义务终身存在,除非上述保密内容已经被公开。
(2)设计机构(个人)保证提交给主办单位的设计图纸、相关文件、资料、方案等项目成果以及实现该成果所使用的必要方法不侵犯主办单位和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权、商标、著作权、厂商标识、服务标记、商业秘密、公民的肖像权等),否则,设计机构(个人)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责任并赔偿主办单位因此遭受的所有损失。
(3)此次竞赛所有入围方案的知识产权,由主办方与设计单位共享版权(署名权除外)。所有参与竞赛的成果文件在评审后不退回设计机构(个人)。
(4)主办单位在评审结束后公布评审成果,并有权无偿通过传媒、专业杂志、专业书刊或其它形式介绍、展示及评价竞赛成果。
供稿:基综办
责编:潘心雨